ob视讯(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市民投资理财需求上升 专业服务呼之欲出

2023-02-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ob视讯随着老百姓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捉襟见肘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搁在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多,如何打理这部分“闲钱”,如何使其快速升值成为老百姓考虑的主要问题。河南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与其他部门共同就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态度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被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在31-55岁的居多,占到被访者的53.3%,这个年龄段理财意识强,收入比较稳定,有一定积蓄,绝大多数有固定的房产。而26-30岁的占20.6%,这个年龄段思维比较活跃,富有冒险精神。收入水平1000-3000元的占到75.2%。从调查人群和收入水平来看,体现出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显示,45.6%郑州市民对投资理财的表示关注,32.3%的郑州市民对投资理财不关注。对投资理财处于认知中间地带的市民占22.1%。从市民们对投资理财表现出来的关注反映出市民理财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但是仍然有部分市民因为受到收入瓶颈的制约对投资理财无暇顾及。

  从性别来看,男性比女性的关注程度要高出1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服务在性别的偏重方面应该有所注意。

  从年龄上看,虽然41-55岁的市民非常关注的程度最高,但是“防老”的成分使得其投资往往偏向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理财服务,真正愿意接受投资理财服务的人群是31-40岁这个年龄段,其投资强度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各个年龄段中最具优势。而20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市民对投资理财的关注度明显偏低。从中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青少年的投资理财教育缺乏,其二,全市整体收入水平是衡量郑州市理财服务市场容积的重要参考依据。

  72.1%的郑州市民表示未来会增加各种投资,只有5.1%的被访者表示未来不可能增加投资。

  由于全国宏观经济状况运行良好,股市汇市强劲上涨,增加了广大市民对未来投资的信心,同时,尽管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利率,但实际的收益率很低,甚至出现增值部分的未来购买力下滑的情况,众多因素使得市民投资热情日益高涨。

  调查发现,郑州市民了解投资理财的信息主要渠道集中在银行、报刊杂志、网站、电视讲座、金融公司、朋友介绍、宣传资料以及专业书籍等八个方面。其中,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地位,其社会服务价值和影响力不能替代。

  同时我们注意到互联网异军突起,成为广大市民了解投资理财信息的重要平台,仅次于报纸和银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民对投资理财重视度的不断提高,网络依靠其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将成为最主要的投资者了解理财信息的平台。

  在市民急需的投资理财服务中,除了自有的投资条件不足,投资理财知识、投资理财信息和缺乏专业理财机构指导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我们也可以发现,投资理财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无疑成为金融投资领域新的商机,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发市场成为可能。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原有客户的质量和层次,从金融市场的低端服务逐步向高端和为个人量身定做的全方位高端服务转变,达到双赢的目的。

  股票、基金和保险仍然是市民今后关注的重点,也是信心指数比较高的领域;对房地产的信心指数最低。

  调查显示,2007年市民的投资预期比过去一年增加2.9个百分点,市民将钱存入银行的意愿越来越低,进行多渠道投资的愿望变得愈加强烈,反映出我国的金融制度和投资理财环境也逐步走向成熟。

  随着股市高歌猛进,利好消息频传,市民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同时,尽管市民对房地产业的信心指数有所下降,但是市民对该行业的热衷程度并没有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而有所减弱。对于风险系数比较低的国债以及保值类商品的投资如黄金珠宝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此外,投资理财类保险也是未来市民投资意向增加的项目。

  收入在2001-3000元的市民投资意向最为强烈,其次是3001-5000元的市民,800-2000元的市民生活态度偏向于求稳。由此可以看出收入多少和投资意愿大小并没有绝对的关系。相反,收入低的人群更渴望改变生活状况而投资意愿明显,有了一部分“闲钱”的中等收入者则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投资愿望强烈,这部分人群也是银行等金融服务部门质量最优的潜在客户。

搜索